江蘇泗洪縣出現“蓋路種豆”的荒唐局面,無論是涉土地違法,還是在“蓋路種豆”中浪費公帑成外接式硬碟本,都不能沒人擔責。
  都說“種豆得豆”,可若種的地方是公路上,收穫的興許只有“逗比”的評價,畢竟沒農耕常識,也知道所種非地,趙本山小品不新成屋是說嘛:“大人誰能幹出這事來?”
  可還真就有人能。據新京報報道,在江蘇宿遷市泗洪縣,今年上半年縣內修好的多條柏油馬路,就要正式通車了,沒承想,6月初在當地縣鎮領導的坐鎮指揮下,馬路被大卡車拉土覆蓋,種褐藻糖膠上了黃豆,民眾猜測此舉是為了應付國土督察。而今據新華社最新消息,當地市委市政府和國土部門,已明確要求泗洪縣立即整改並追究責任。
  先徵稻田修路,後又蓋路種豆,這做法實在是無釐頭:當地說它威剛記憶體是退路還田,為了滿足復耕需要,可在柏油路面蓋土,也是有圖有真相……也正因其動機叵測,很多人表示:是咱的IQ內存不夠用嗎?
  擺下“迷陣”,起初又不解釋,免不了被公眾“惡意揣測”。比如之前的流行推測是,它是為應付國土資源部督察組的暗訪,依據是今年4月底,有關部門曾赴宿遷各地開展耕地資源保護等調研,搞駐點督察。再聯想諸多細節,如當地豎“地已種上黃豆”的標識牌,所種黃豆四五天就能出苗,種種情景都指向著應付檢查的可能。沒辦法,“蓋路種預防癌症豆”實在是太難邏輯自洽了,它跟此前多地祭出的敷衍國土檢查的“奇葩招數”,如種無根樹、山體刷漆,路數上又如出一轍,能不讓公眾遐想?
  而今當地稱“蓋路種豆”是落實整改要求,可僅在公路上蓋點土、種點豆,就成了所謂“整改”,這無疑是掩耳盜鈴:或許就像輿論揣測的,它大費周章給公路“化妝”,意圖興許就是以非常low的障眼法,來矇混過關。畢竟眼下針對耕地的緊箍咒在收緊,在政策規約上,明確了對違法用地嚴重的地方,將約談政府主要負責人;在技術上,國土部門早就實現了“衛片執法”,並於2010年將檢查面覆蓋全國。
  約談制有效,“天眼”有震懾力,可這無法遏制某些地方的“以對策消解政策”的違規衝動。像“蓋路種豆”,雖屬雕蟲小技,卻很可能掩人耳目。畢竟,督察的短期性決定了它亦有“識別盲區”。基於此,有必要從改善政策評估機制著手,將民眾監督、專業評估納入到管束網中,避免地方行政的“唯上”傾向與形式主義偏好。
  而就泗洪縣“蓋路種豆”的做法而言,還應追問:當地徵地修路,有無經過土地性質變更方面的報批?若經過了審批,它跟耕地保護的政策要求是否契合?若沒有,那有關方面何以敢不奏即斬?可以肯定的是,只要它存在違規行政,那就該依《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處分辦法》,根據“土地管理秩序混亂”或“違法占用耕地面積”等適用情形對應的處罰標準,給予行政問責。土地管理不“依法”卻違法,就該提升其量罰力度。
  當然就眼下看,事情緣由經過究竟是怎樣的,還須上級管理部門查證,就“蓋路種豆”有無涉嫌違規,給出確鑿說法。就算是整改舉措,那無論是涉土地違法,還是在“蓋路種豆”中浪費公帑成本,都不能沒人擔責。總之,“蓋路種豆”這麼low的表演就別再玩了。
  □午夜侃人(媒體人)
 
(編輯:SN14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k44lkpz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