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爸爸去哪兒》可謂是最近人氣最火爆的親子節目之一了。節目中的小寶貝們個個活潑可愛,可是由於年紀小,哭鬧起來往往連明星爸爸也束手網站優化無策。
  生活中也經常整合負債會聽到家長這麼抱怨:本來很乖的小寶貝,怎麼到了3、4歲時開始愛發脾氣,稍不順心就哭鬧,哄也哄不好。到底是什麼造成孩子“火氣大”、“愛發脾氣”呢?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?是該“打”還是該“哄”呢?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。
  家長吐槽:乖乖小天msata使突然變身愛發脾氣小魔王
  諾克(化名設計裝潢)3歲半了,聰明活潑、伶牙俐齒,是小區里的“小明星”、爸媽的乖寶寶。可媽媽最近對他很頭痛。
  “他本來很乖的,從不跟我們提無理的要求,比如,他想要看動畫片,會先征求我的意見,我同意了他才會看。但最近不知為什麼他變得愛發脾氣,動不動就耍性子,稍不滿意就哭天搶地,我們都拿他沒辦法。”媽媽說,前兩天去商店,他想要買玩具,在得到家長的否定後當場大哭,“當著營業員和圍觀群眾的面,我們只好給他買有巢氏房屋了,他才破涕為笑。”
  在《爸爸去哪兒》中,張亮的兒子天天嫌農村臭,哭鬧不止想要“逃跑”;田亮的女兒Cindy也屢次上演“痛哭秀”,讓奧運冠軍田亮直呼“搞不定”。看來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,在面對愛哭鬧、耍脾氣的小寶貝時,都有束手無策的時候。
  媽媽團圍觀:講十句道理,孩子能聽進去一句就是收穫
  吳燕(8歲男孩媽媽):我覺得10歲以內兒童對說理還無法完全接受。如果發脾氣,家長暫不理睬是一種有效的處理辦法,但時間不要太長,一旦孩子認錯就予以終止。切勿警告,警告越多,孩子會誤解為勸誡反而更放縱。
  王夢蘭(3歲男孩媽媽):首先,家長要心態平和,不急不躁,不能孩子一發脾氣,你也大發雷霆。具體問題具體解決,如果孩子實在不聽,可以由家長輪流講道理。
  劉梅(4歲女孩媽媽):冷處理熱開導是我常用的方法。先不跟他一般見識,等他漸漸火熄了,我再給他講道理。十句話,兒子記住一兩句就算有收穫。
  方若新(6歲男孩媽媽):如果無事生非,我估計他一定是想引起你的註意。如果真有原因,有時也要允許孩子發泄一下,但事後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道理,別成了習慣。
  專家支招:“第一反抗期”,需要家長引導和約束
  “大多數孩子在兩至三歲時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,到達‘第一反抗期’,並會持續不短的時間。”省立兒童醫院兒保專家劉亦芳表示,這正是孩子各方面行為習慣模式的形成期,更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和約束。
  劉亦芳解釋說,孩子在2、3歲的時候,還沒形成道德觀,不會判斷什麼是好、什麼是壞,只會重覆對自己有利的行為。“比如他想吃糖,家長不讓他吃,但他一哭,家長就會妥協,這讓他覺得‘哭就有糖吃’,以後就會不停重覆這種行為。”
  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學會辨別情緒,更缺乏有效的情緒控制和合理的情緒表達能力。亂髮脾氣,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,他用發脾氣的行為方式來告訴父母他的不滿、失望、恐懼等等,尋求父母的註意、幫助。
  如果家長用哄勸、懲罰等不當的反應來對待,很可能讓孩子覺得通過發脾氣可以獲益,固化了孩子通過發脾氣來表達情緒這一不當行為,從而培養出壞脾氣的孩子。
  所以劉亦芳提醒,這個時期家長的任務,就是瞭解孩子的願望,儘量滿足和鼓勵孩子合理的要求;至於一些違反原則的行為則可以及時制止,採用“不予理睬”或轉移其註意力、分散其精力的方法,同時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引導孩子識別自己的情緒,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情緒表達方式,促進孩子自我疏導與管理各種情緒。
  不過,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時候,比如生病、疲勞時也易引起發脾氣暴躁。此時,家長就要留心,註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,以免延誤病情。(市場星報 黃曄 李皖婷)  (原標題:孩子愛發脾氣 家長應該怎麼辦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k44lkpz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